欢迎访问本站淘宝网店【汇朋家纺】
向上斜刺<0.5【人中穴】昏迷,晕厥,暑病,癫狂,臆语,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遍身水肿,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升高血压,急性腰扭伤,中风后遗症,脑梗塞后痴呆,醒脑开窍,癔病,智力恢复,脑神失调,惊厥抽搐
发起人:IPSC  回复数:0  浏览数:1155  最后更新:2022/1/10 15:30:08 by IPSC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22/1/10 15:30:08
IPSC
四周海风吹吹





高官

角  色版主
发 帖 数:7691
经 验 值:216006
注册时间:2002/9/27
向上斜刺<0.5【人中穴】昏迷,晕厥,暑病,癫狂,臆语,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遍身水肿,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升高血压,急性腰扭伤,中风后遗症,脑梗塞后痴呆,醒脑开窍,癔病,智力恢复,脑神失调,惊厥抽搐









人中穴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


别名
人中穴,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意
督脉的冷降水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经属
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位置
人中穴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功用
醒神开窍,调和荫阳,解痉通脉等


穴位简介
我们常说"掐人中穴",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最多。

位置: 鼻子下面上唇穴正中央的那条沟。

人中穴,又名水沟穴,位于鼻柱下,属于督脉,在人中穴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具有醒神开窍、调和荫阳、镇静穴安神、解痉通脉等功用,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之要穴应用于临床。

针刺人中穴不仅治疗一些急重病症疗效确切,而且对于血管性痴呆(VD)、抑郁、失眠等慢性精神神志类病症也有效。

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人中穴的针刺操作手法可能存在着量学差异,甚至没有提到具体的操作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评价、经验的总结和传承,降低了人中穴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人中穴的针刺治疗作用,并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成为当前亟待完成的任务之一。


概述
水沟穴Shuǐgōu(DU26)(水沟穴人中穴)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穴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穴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经属
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主治疾病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臆语,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遍身水肿,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人体穴位配伍
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穴尺泽穴,溺水窒息加会荫穴,癫狂加内关穴,癔病发作加合谷穴劳宫穴;
上星穴风府穴治鼻流清涕;
委中穴(泻法)治急性腰扭伤;
三荫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灸不及针,黄豆大柱,日灸三壮。



〖别名〗人中穴,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名解
(1)水沟穴。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
(2)人中穴。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穴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3)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
(4)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功能作用
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人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当人中穴风、中暑、中毒、过敏穴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医者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行强刺激。以每分钟20-40次为宜,可使患者很快苏醒。


现代医学研究对人中穴的急救作用作了科学解释:
1.刺激人中穴可以升高血压。在危急情况下,升高血压可以保证机体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力,而节律性、连续弱性或强性刺激人中穴,都能使动脉血压升高。
2.刺激人中穴位,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


运用人中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简单易掌握的应急性急救措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实为救命之法宝。


急救作用
历代医家认为,人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手指掐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用于治闻中暑、昏迷、晕厥、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为什么刺激人中穴会出现一定的急救作用呢 其一,刺激人中穴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表明,节律性刺激、边续弱刺激或边续强刺激人中穴易能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其二,刺激人中穴对另一主要生命指征--呼吸活动也有影响,边续弱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兴奋,边续强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抑制,适当的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虽然刺激人中穴对血压和呼吸这两个重要的生命指征都有影响,但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有利。例如,边续刺激引起的吸气兴奋和吸气抑制导致呼吸活动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不同的刺激手法对呼吸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在充分发挥升高血压作用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对呼吸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可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每分钟掐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


此外,掐人中穴或针刺人中穴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应用
1 针刺人中穴在急症中的应用
休克休克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在及时进行西医对症处理等基础上针刺人中穴,具有升压作用快、复苏时间短等优势。如对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大量补充血容量的情况下,急刺水沟穴,强刺激,其升压效果及苏醒神志作用可提前15~30 min或更长。采用重雀啄手法针刺人中穴配合电针,治疗后15 min即可明显提升休克患者血压,减慢心率,特别是在休克复苏早期(前30 min)效果明显。先用重雀啄手法针刺水沟穴1 min,向上斜刺8~20 mm,其后采用电针刺激,留针1 h出针,30 min前为单纯针刺治疗,30 min后予西医常规治疗,其即刻升压起效时间较单纯西药治疗提前。


惊厥临床上针刺人中穴治疗的惊厥主要是小儿高热所致的惊厥,配合针刺涌泉穴等或药物可达到理想的控制作用。直刺人中穴,并提插捻转,如1 min后未止,以同样手法针刺涌泉穴,绝大部分患儿在1 min内惊厥得到控制;

配合口服清热熄风中药可有效控制复发。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配合针刺人中穴2 min左右可使抽搐停止。以水沟穴为主的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也表明此法具有奏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优势,水沟穴要求直刺,进针快、强刺激,并提插捻转直至抽搐停止,捻针频率为20~30 r/min。也有研究者针刺涌泉穴水沟穴控制肝性脑病惊厥,水沟穴针刺方法是向上斜刺10 mm,强刺激,行针1~3 min。


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穴人中穴与其他穴位组合可治疗急性腰扭伤。人中穴沿鼻中隔方向进针0.5寸,行重捻转泻法,使针处明显痛胀感;持续施术3~5 min后留针30 min,每隔5~10 min运针1次,疗效满意。用1寸针快速刺入人中穴,180°旋转捻针3~5次,留针30 min,配合软组织松解手法,并在留针同时令患者活动腰部,效果明显。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针刺人中穴效果明显优于针刺委中穴。另有先泻双侧委中穴,起针后再用1寸毫针刺泻人中穴,得气后,嘱患者慢慢活动腰部取效。针刺人中穴后溪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均采用强刺激,以患者感到较强的酸、胀、麻感为佳,留针15~30 min,每5分钟行针1次;亦有人中穴斜刺0.5寸许,不提插不捻转收效亦佳。

2 中风及其合并症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人中穴是治疗该病的常用主穴之一。以人中穴百会穴为主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中风及后遗症较普通针刺有效率高,向上针刺人中穴,待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法(一般用泻法,体弱超过1年者用补法)强刺激,使患者流泪。针刺人中穴配合金津穴玉液穴通里穴廉泉穴治疗中风失语,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呈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为度,效果理想、以百会穴神庭穴人中穴为主穴治疗脑梗塞后痴呆,针刺诸穴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手法,能明显促进脑梗塞的智力恢复。针刺八脉交会穴,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雀啄泻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有效治疗中风后抑郁。人中穴也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三大主穴之一,均要求向鼻中隔下斜刺0.3~0.5寸,行雀啄泻法,使眼球流泪或湿润,治疗卒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中风后假球麻痹等效果颇佳。

3 精神神志类病症
水沟穴快速提插法为主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人中穴以28号1寸毫针向鼻根部斜刺0.5寸,行快速提插,频率约40次/min,持续约1~2 min,至患者双眼红润流泪,行针期间嘱病人大声哭喊尽情宣泄郁闷;此法每6天1次,病情重者可4天1次;间歇期内用体针治疗。电针内关穴人中穴承浆穴辅助治疗强迫症,还能有效减轻由氟西汀引起的副反应。针刺人中穴为主对突发性癔病效果显著,用28号1寸毫针强刺激人中穴,共治疗86例,3 min内痊愈45例,3 min不效者,加双侧合谷穴太冲穴内关穴。斜向上针刺人中穴,行捻转泻法,强刺激1~3 min,同时嘱患者睁眼、说话,留针30 min,中间穴行针3次,治疗癔病性晕厥18例,均在30 min内治愈。以人中穴四关穴为主针刺治疗癔病性昏厥,人中穴向上斜刺0. 5~1寸,强刺激,留针15~20 min,每4~5分钟行针1次,有效率达90%。人中穴内关穴(双)、百会穴为主穴,人中穴针尖朝向鼻中隔,斜向上刺0.5~1寸,行雀啄针法,眼眶湿润为度,治疗癔病性失语15例全部有效[26];人中穴及单侧后溪穴强刺激,治疗5例均1次治愈。赖新生等探讨针刺人中穴百会穴神门穴对VD的治疗作用。人中穴向上斜刺0.2~0.3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1次,每日1次(周末除外)共20次;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智力水平和杜会适应能力均有改善,与百会穴神门穴联用更佳。醒脑开窍针刺法对VD也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心理疗法对于改善睡眠具有协同作用。针刺人中穴时嘱患者全身放松,针尖略向上斜刺,根据气郁证病情之轻重,调整针刺力度、刺激量分别行轻开:行轻度雀啄手法,可见患者眼睛湿润,中开:行雀啄捻转手法,令患者小声啜泣,眼泪流出,重开:采用较大幅度捻转雀啄手法,令患者放声恸哭,眼泪外溢。针刺人中穴太冲穴等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颇佳。痫症发作期取人中穴,用30号1.5寸针稍向上斜刺0.5寸,用捻转泻法,间歇期针刺百会穴长强穴经5~8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达88.5%。

4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于中医"眩晕"范畴,针刺人中穴涌泉穴加口服全天麻胶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留针30 min,中间穴行手法1次,总有效率达95.00%。人中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0.35 mm×40 mm毫针,快速向鼻中隔下斜刺12 mm左右,施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为度;留针30 min,5 min行针1次,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1.7%。


总结与分析

疗效影响因素总结与分析


针刺人中穴治疗某些疾病疗效确切,特别是对于脑神失调类病症具有立竿见影之效,其针刺疗效除与个体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有关,还受穴位的定位与配伍、针具的规格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存在密切的量-效关系。当然,根据不同的病症结合其他手段综合干预可提高疗效,如治疗惊厥配合口服清热熄风中药或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腰扭伤辅以软组织松解手法,治疗精神神志类疾患结合心理疗法等能够较好地达到治疗目的。

1、 穴位的定位:学术界公认地将人中穴定位于人中穴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近来有学者提出人中穴沟正中线上的点均为人中穴针刺点,发现针刺不同的点对不同的急症有不同的治疗效果,而且针刺不同部位的点针刺方向也不同。有研究者发现鼻唇沟正中、人中穴上唇穴线1/2处的定神穴也可以治疗急性腰扭伤,3次治愈。当然,这些发现尚有待进一步地临床验证。
2、 穴位的配伍:
针刺人中穴单穴对于晕厥、休克、昏迷及急性腰扭伤等发挥很好的疗效,然与其他穴位配伍往往可提高疗效,扩大主治范围,常用配穴多具有调督醒神、安神定志之功,如百会穴神庭穴内关穴神门穴后溪穴等。对于针刺人中穴治疗某一病症配伍哪些穴位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对哪些疾病有效尚无定论,故需要深入地进一步研究。


3、 针具的选择:一般认为,针具越粗刺激量越大,针刺人中穴所治疗疾病中所使用的针具多在26~32号之间。究竟针具的规格与疗效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尚无人研究,不同的病种各自需要多少号的针才能发挥最佳疗效尚有待探讨。

4、 针刺的方向:绝大多数针刺人中穴均向鼻中隔方向斜刺,但在治疗小儿惊厥时似乎多使用直刺,也有人在治疗一些急症先直刺,得气后根据不同的病症所需的针感感传方向向上斜刺或向龈交穴方向斜刺。针刺人中穴治疗各种疾病所需最适宜的针刺方向尚无专门研究,临床上多根据传统经验而取向上斜刺。

5、 进针的深度:人中穴进针的深度在0.3~1.0寸范围,最常见的是0.3~0.5寸,也有进针深达下颌骨者,针刺的深度与疗效是否有关以及有怎样的关系尚不明了。

6、 针刺的强度:由临床研究可以发现,在大部分的新发病、急重症针刺人中穴需要重手法、强刺激,这可能是基于"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而定;对于失眠的治疗刺激强度则根据病情轻重而定。针刺的强度与疗效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每种病症各自需要多大的刺激量,如何将其进行量化尚有待研究。

7 、补泻手法:针刺人中穴治疗疾病时几乎全部采用泻法,治疗脑血管病体弱、病程长者用补法。最常用的是"雀啄"手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尤为重视此法,现也广泛应用于脑神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当中。当然、也有不少使用捻转泻法或提插捻转合用。但对于提插捻转的幅度、频率、捻转的角度等缺少研究,以怎样的量学标准操作才能使针刺疗效最佳亟待研究证实。

8、 施术时间和留针时间:针刺人中穴施术时间多有相关的效应指标,如使用雀啄手法的以眼球湿润为度,惊厥抽搐者针刺至抽搐停止,有些行针1~3 min后留针,有的在留针时每5~10 min行针1次。大多数留针时间为20~30 min,有些留针10 min,还有些不留针。施术时间和留针时间尚未有客观指标可以遵循。

9、 针感的要求:各种手法操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力求达到所需要的针感,因为针感有无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且得气的速度与疗效呈正相关,故《金针赋》云"气速效速,气迟效迟",即为此意。针刺人中穴治疗相关疾病的针感要求多为眼球流泪或眼眶湿润为度,现代研究证实,流泪标志着针刺水沟穴达到了舒张脑微血管的刺激量。因而,醒脑开窍针法中,针刺水沟穴的量化指标是眼球湿润或流泪。但也有少数研究者以酸、胀、麻为准,更有甚者不进行手法操作,不要求针感,也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所以,针对这些差异尚需要进行探讨和规范。



展望
人中穴是经临床证实有确切疗效的穴位之一,探索其发挥最佳疗效的量学要求并使之标准化将可以推动针灸研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石学敏院士将"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腧穴操作进行量学研究,使"醒脑开窍"针刺法日趋规范化、剂量化,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和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有关针刺人中穴治疗疾病的量效关系研究还不多,尚需科学规范的实验研究逐一确定针刺人中穴治疗每一病症达到最佳疗效各影响因素的量化值,包括最适宜的针刺强度、针刺方向、施术手法、施术时间、针感要求、针刺最佳间隔时间,也包括针具规格的选择、穴位的配伍,从而制定出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和优化的治疗方案。




QQ:17182898
微信:ipsc1978
邮箱:17182898@qq.com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


MM0759.com   (C)1998-2008 Design: IPSC 【粤ICP备11011230号-1】

  • 联系我们 - http://mm0759.com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BBSXP 2008 SP2 v8.0.5.081208 ACCESS © 1998-2024
  • Processed in 0.80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3/29 2:17:35